期刊简介
本刊系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和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主办的全国血吸虫病(寄生虫病)专业性技术类科技期刊。1989年2月创刊,为双月刊,逢双月15日出版。办刊宗旨为贯彻预防为主方针,面向全国、面向基层、面向防治、促进血吸虫病(寄生虫病)防治事业发展,为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5-666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37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9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208.00
杂志荣誉 第三届江苏省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5-6661
- 国内刊号:32-1374/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半胱氨酸蛋白酶在医学寄生虫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eprotease)是一类在酶的活性中心含有半胱氨酸残基的蛋白水解酶,该酶在生物体内初合成时常为前体物质,包括无活性的前体区和催化区.前体区提供了大量独特的功能,涉及在细胞内有助于蛋白质折叠的监护分子、内源性的蛋白抑制因子以及信号肽序列.半胱氨酸蛋白酶广泛地存在于人类、寄生虫等多种动物体内,因此生物体内的绝大多数化学反应都需要蛋白酶的催化.对人类半胱氨酸蛋白酶的研究工......
作者:段文元;邱宗文;张锡林 刊期: 2004- 03
-
免疫佐剂的研究进展
目前正在开发的新型疫苗有合成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等,这些新型疫苗具有良好的抗原特异性和低毒性.但由于其抗原分子小、纯化程度高,疫苗的免疫原性较差.因此需要安全有效的佐剂来增强疫苗的效力.近年来佐剂的发展迅猛,多种新型佐剂层出不穷,人们对佐剂的作用机理亦有更深入的认识.本文对近年来佐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悦;戚晓红;冯振卿 刊期: 2004- 03
-
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合并心房颤动1例
患者,女性,57岁,农民,居住血吸虫病流行区,自觉心悸、头晕,胸闷数年,近解浓血便,查IHA1:10阳性,而收住院.......
作者:郑水芳;谭敏华 刊期: 2004- 03
-
社区服务对控制农村血吸虫病流行作用探讨
为适应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探索血吸虫病防治的新方法,巩固血防达标成果,我们于2002年在湖区和血吸虫病疫区农村尝试社区血防服务,取得了初步成效.......
作者:黄友阶;曾凡雄;丁明 刊期: 2004- 03
-
2001年四川省钉螺抽样调查报告
目的掌握四川省钉螺的分布及流行现状,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全省血吸虫病流行村重建钉螺登记卡,并核实各村螺情;随机抽取20%的流行村,按环境分类进行钉螺调查.结果全省62个县(市、区)的6212个村建立和核实了螺卡,3188个村有螺,现有钉螺面积6716hm2,占历史钉螺面积的24.32%.抽取1459个村进行查螺,查螺面积7011hm2,解剖钉螺714651只,其中感染性钉螺498只,活螺密......
作者:吴子松;邱东川;尹治成;钱晓红;辜学广 刊期: 2004- 03
-
如何进行接触疫水的研究--答黄一心博士
黄一心博士近撰文讨论如何进行接触疫水的研究[1],指出并评论了在调查居民接触疫水即含血吸虫尾蚴的水体状况时常用的3种方法,即直接观察法、访谈或问卷法以及活动日记法.事实上,对此问题学术界已有不少争论.一个大的难点是我们无法在不干扰调查对象的情况下获得完全真实的疫水接触信息.因此,研究者只能通过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法调查并估计研究对象接触疫水状况,以便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何纳 刊期: 2004- 03
-
血吸虫病与其他寄生虫病网络精选Ⅳ(2004.01.01~2004.04.30)
1血吸虫病1.1埃及血吸虫病与HIV1型间的相互作用在赞比亚2个村庄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比较合并或不合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埃及血吸虫病患者应用吡喹酮治疗的效果.507例患者被列为观察对象,以单剂吡喹酮治疗,随访12个月.其中73例患者合并感染HIV.研究结果表明,吡喹酮治疗和预防埃及血吸虫病仍然很有效,即使对合并感染HIV者(包括有或没有艾滋病症状体征的患者),效果均佳.抗埃及血吸虫......
作者:黄一心 刊期: 2004- 03
-
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诊断与疗效评估方案(草)
肝纤维化是日本血吸虫病发展至后期的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是致血吸虫病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和病理学基础.近年来,国内外通过动物实验,证明早期使用吡喹酮抗血吸虫治疗可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并可使轻度肝纤维化逆转.但对较明显的肝纤维化,由于尚未完全了解的免疫病理机制,临床及现场研究均证实杀虫治疗后肝纤维化仍可发展.......
作者:乌文琳;蔡卫民;陈名刚 刊期: 2004- 03
动态资讯
- 1 Kato-Katz法2送6检结合粪孵法用于血吸虫病现场筛查
- 2 急性血吸虫感染25例分析
- 3 人畜共患血吸虫病研究与防治策略重点
- 4 中药调理治疗晚期血吸虫病疗效
- 5 2001-2009年如东县肠道蠕虫病监测
- 6 无锡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寄生虫病防治能力评估研究
- 7 PCR与DNA杂交技术在细粒棘球蚴诊断方面的实验研究
- 8 植物杀螺剂“螺威”高原山区灭螺效果
- 9 上海市华漕镇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死因分析
- 10 甘草提取物与氯硝柳胺联合灭螺机制研究
- 11 2005~2007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宝应段血吸虫病监测
- 12 洞庭湖围垸退田还湖后血吸虫病疫情观察
- 13 洞庭湖重度流行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家庭聚集性分析
- 14 氯硝柳胺悬浮剂的毒性评价
- 15 靖江市居民肠道线虫感染及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 16 急性血吸虫病误诊肺结核1例
- 17 寄生虫病原学图片识别在线培训与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18 硼镁石粉杀灭钉螺效果和急性鱼毒的评价
- 19 楚雄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疫情监测
- 20 正常妊娠和不孕不育妇女血清TORCH抗体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