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系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和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主办的全国血吸虫病(寄生虫病)专业性技术类科技期刊。1989年2月创刊,为双月刊,逢双月15日出版。办刊宗旨为贯彻预防为主方针,面向全国、面向基层、面向防治、促进血吸虫病(寄生虫病)防治事业发展,为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5-666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37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9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208.00
杂志荣誉 第三届江苏省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 主管单位: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5-6661
- 国内刊号:32-1374/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期刊荣誉:第三届江苏省优秀期刊
- 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医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本刊系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和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主办的全国血吸虫病(寄生虫病)专业性技术类科技期刊。1989年2月创刊,为双月刊,逢双月15日出版。办刊宗旨为贯彻预防为主方针,面向全国、面向基层、面向防治、促进血吸虫病(寄生虫病)防治事业发展,为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资料可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字精练。文稿请用Word普通页面格式、1.5倍行距设置,论文题目用二号加粗宋体、正文用小四号宋体、其他部分用五号宋体格式;文中所有表格均采用规范的Word或Excel三线表格式样。论著、综述一般在5 000字左右,防治研究、实验研究、防治管理等3 000字左右,防治经验、病例报道2 000字左右。论文写作以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专业医学名词为准,暂未审定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尽量少用缩略词,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或英文缩略词。所有来稿请登录本刊网站进行在线投稿。
1 文题(中、英文) 力求简明、醒目,能反映文章主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单词)。
2 作者及工作单位(中、英文) 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学历、职称、研究方向;如有外籍作者,则用其本国语名。不同工作单位、多位作者署名的文章,应在姓名右上角以上标形式加注数字序号。第一作者工作单位注明所在地名及邮编,外籍作者单位应列其国名。通信作者需明确标出(如未标明,本刊默认第一作者为通信作者),并附电话号码及E-mail地址。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获基金资助,应以脚注形式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516),作为脚注的第一项;如获多项基金资助,用分号隔开;投稿后将基金证明复印件寄至本刊编辑部(亦可扫描后作为附件与稿件一同在线投稿)。
3 摘要与关键词(中、英文) 所有来稿均须附中、英文摘要。论著、防治研究、实验研究、防治管理、防治经验均须附结构式摘要,其他栏目论文附指示性摘要。结构式摘要不少于400字,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结果(Result)、结论(Conclusion) 4部分,采用第三人称撰写。指示性摘要200字左右,概括论文目的、结果等主要要素。论文须标引关键词3~8个。
4 层次与序号 尽量减少文章层次,有标题内容才列序号(无标题内容用自然段落表示)。
5 计量单位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具体参照2004年王云亭等编著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三版)一书。
6 数字书写的要求 按照《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5835-2011)》,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等均用阿拉伯数字。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如:5%~95%不能写成5~95%,(65±2)%不可写作65±2%。附带长度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 ×3 cm ×5 cm,不可写作4 ×3 ×5 cm3。
7 统计学符号书写的要求 统计学符号按《统计学名词及符号(GB 3358-82)》的有关规定书写,均需斜体。
8 图表 图表应少而精,凡文字可说清的不必列图表。图名、坐标、图例等文字用中文说明,论著应加英文对照。表格一律用横三线表,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则在该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中数据应与正文中一致,表中“-”表示该项未发现,“0”表示实测结果为零,空格表示未测或无此项。照片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并附文字说明。
9 参考文献 所有论文均需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依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右上角标出。每篇参考文献必须与原文核对无误,并按文献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建议论著类参考文献不少于20篇,防治研究、实验研究和防治管理类不少于10篇,防治经验和病例报道不少于5篇,且以近年发表的期刊文献为宜。参考文献按国际《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著录,外文刊名缩写参照Medline/PubMed。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发文量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总被引频次
-
华支睾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克隆表达和血清学诊断效果
目的克隆、表达华支睾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CS-CP),并评价其免疫学诊断效果.方法根据已知的CS-CP(GenBank序列号:AF09324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从华支睾吸虫成虫总cDNA中扩增该目的片段,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PIC9K,转化至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pastoris)GS115中,甲醇诱导表达、纯化;采用Westernblot技术鉴定该重组蛋白;用纯化的重组CS-CP(rCS......
作者:江文才;金小林;沈明学;曹汉钧;徐祥珍;蒋岗;陶志勇;高琪 刊期: 2011- 06
-
两种疟原虫抗原片不同保存温度及时间稳定性比较
目的观察比较食蟹猴疟原虫(Plasmodiumcynomolgi,P.c)抗原片和人工培养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falciparum,P.f)抗原片在不同保存温度与时间下检测疟疾抗体滴度的效果.方法显微镜下计数2种抗原片原虫密度,计算每个视野的平均原虫数.以间日疟和恶性疟病人的混合血清作为已知疟疾抗体血清,稀释浓度为1∶5~1∶1280.将2种抗原片置于4~6、25~27、33~35℃3......
作者:房文;潘嘉云;郑香;冯晓平;蒋伟康 刊期: 2012- 03
-
不同数量毛蚴对不易感钉螺种群感染性的研究
目的进一步了解安徽省广德流洞山丘指名亚种钉螺与江苏省无锡地区日本血吸虫的相容程度.方法采集广德流洞现场无感染钉螺,用无锡地区血吸虫毛蚴,以钉螺毛蚴1:10、1:20、1:40、1:80比例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并用江苏省邗江新坝钉螺作对照,观察各组钉螺感染率的变化,计算和比较尾蚴成熟积温.结果实验组钉螺毛蚴比1:10、1:20、1:40、1:80各组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0.59%、3.39%和5.96......
作者:孙乐平;洪青标;周晓农;黄轶昕;杨国静;张仪;Georg M.Davis 刊期: 2003- 04
-
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患者两次住院对比研究
目的了解腹水治疗难易与住院治疗次数的关系以及影响腹水治疗难易的有关因素.方法采用成组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使用统一制订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格,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例进行调查.结果第2次因腹水肝硬化住院的病人,肝硬化与腹水的程度都比第1次严重.在治疗方面,两组在性别、年龄、治疗方法和结果,以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无差别的情况下,第2次住院的患者比第1次住院平均住院天数长16.84d,说明患者第2次住院比第1......
作者:李怡元;周艺彪 刊期: 2002- 01
-
灭螺药氯代水杨胺对非靶生物的急性毒性评价
目的评价新型灭螺药10%氯代水杨胺制剂(LDS)对非靶生物的急性毒性.方法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将10%LDS分别对鹌鹑、蜜蜂、家蚕、斑马鱼等非靶生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10%LDS对鹌鹑的急性毒性试验在大染毒浓度为200mg/kg时,受试鹌鹑未出现任何中毒症状,也未出现死亡情况,为无毒.10%LDS对蜜蜂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2.68×103mg/L,为低毒010%LDS......
作者:元艺;刘敏;陈茹娟;魏凤华;李桂玲;李建强;徐兴建 刊期: 2015- 06
-
水利血防工程血吸虫病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水利血防工程对血吸虫病流行扩散的影响,为评价水利血防工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湖北省阳新县富水流域下游干流防洪灭螺治理一期工程、湖南省株洲市白石港流域水利血防工程、江西省玉山县七一灌区水利血防工程、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节水灌溉水利血防工程等4个国家重点水利血防工程所在区域进行血吸虫病监测,收集2003~2007年以来的螺情、疫情,分析比较工程建设前后螺情、疫情消长情况.结果工程建没后,4个工程......
作者:朱芸;彭汛;梁勋寅;袁修柏;熊新华;董毅;郑水芳;李仁坚;刘家栋 刊期: 2009- 03
-
感染性疾病的控制消除消灭与再现信息的准确获取
消灭天花以后的25年中,如何将现有的卫生技术更好地应用于降低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减少其流行,在卫生人员中争议颇多.传播阻断一向被认为是疾病控制的终目标.......
作者:余晴;陈名刚 刊期: 2006- 04
-
应城市社区血防服务试点初探
在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如何巩固防治成果,应城市于2002年开始在疫区乡(镇)开展血防进社区服务试点工作,通过1年的工作,试点村疫情得到较大幅度下降,防治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丁明;黄友阶;丁志勇 刊期: 2005- 01
-
日本血吸虫重组22kD表膜蛋白免疫水牛的效果观察
目的用重组日本血吸虫22kD表膜蛋白(rSj22)免疫水牛,检测特异性IgG抗体的应答水平,并观察抗血吸虫的保护效果.方法用抗原(rSj22)加佐剂(Quil-A)肌肉注射免疫水牛,以100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感染后55d剖杀,计算减虫和减卵率.用免疫印斑和ELISA方法测定抗体反应.结果免疫组每头牛血清均能特异地识别rSj22kD抗原和成虫抗原中的22kD分子,特异性IgG抗体滴度达1:......
作者:周金春;易新元;曾宪芳;曾庆仁;张顺科;GJ Waine;DP McManus 刊期: 2001- 02
-
多次吡喹酮治疗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多次吡喹酮治疗对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临床诊断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治疗组在常规护肝、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连续3年每年给予吡喹酮60mg/kg,分2d服完;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护肝、对症治疗,2组疗程均为3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及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4型胶原(IV-C)、Ⅲ型前胶原肽(PCIII......
作者:廖红保;沈明 刊期: 2017- 02
动态资讯More >
- 1 SSR-PCR 对日本血吸虫遗传变异的研究进展
- 2 我国灭螺药的研究目标
- 3 汉川市汉北河河滩禁牧对血吸虫病疫情的影响
- 4 急性血吸虫病88例分析
- 5 荆州地区血吸虫感染与环境和行为特征的关系
- 6 湖沼洲垸亚型重度流行区血吸虫病与HBsAg关系
- 7 日本血吸虫31kDa组织蛋白酶B DNA疫苗保护性免疫效果观察
- 8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ⅪⅣ湖沼型流行区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的敏感性评价
- 9 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变化及处理
- 10 钉螺水力学新技术防止钉螺扩散研究进展
- 11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肝脏中γ干扰素的表达与肝纤维化
- 12 江苏省晚期血吸虫病现况调查
- 13 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血防知识态度和行为比较
- 14 急性血吸虫病误诊为多种疾病1例
- 15 在改革中前进的安徽省东至县血吸虫病防治站
- 16 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诊断研究进展
- 17 云南山区新民村日本血吸虫几种主要终宿主的感染情况比较
- 18 江西省慢性丝虫病现状调查
- 19 PCR-RFLP技术用于鉴别赫坎按蚊复合体近缘种按蚊的研究
- 20 增效醚混合溴氰菊酯杀灭媒介按蚊效果观察